MOOC用于教师培训——“翻转课堂教学法”MOOC课程实践

admin 发表于 2015-01-13 14:36 上一篇 下一篇


一、目前教师培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用于教师培训的慕课课程建设情况

  目前教育培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培训资源重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地区不均衡;教师存在重复被培训、过度培训情况;原先的部分网络远程培训课程以观看讲座为主,培训效果不佳;教师培训占去了教师的寒暑假,让教师终年疲惫不堪等等。

  从上面这些情况看,用MOOC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也看到在几大平台上,MOOC教学的应用是越来越多,比如:Coursera上有了77门课程,这些课程分为几类:教学法、新教师教学技能、一些学科基础知识。其中47门是专门的教师培训课程,有多个系列课程:“虚拟教师项目”、“‘为学而教’基础课程”。在edX上类似的课程不是太多,它主要从学校管理角度谈的多点,有几门课是讲学校管理政策的,这个对美国人更合适些,对我们意义不大,也很零散。在FutureLearn上有2门关于教师发展能力的课程,比如教师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等等,但是有趣的是,他们开发了8门技能型的课程,例如大学生如何写作论文等课程,他们把这类课也归类为教师培训课程,因为从教师角度也应该知道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等。大家也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培训是可以用MOOC来做的。

  二、这门课程是什么样的

  1.简述
  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 Classroom)在国内外很受热捧,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但也有不少老师表示:自己的课堂翻转不过来。为此我们设计了这门课程,希望揭秘翻转课堂教学法背后的教学原理,分享成功实施的经验和秘诀。本课程将与您携手打造“专属于您”的翻转课堂。(注:本课程为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受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课题“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研究”经费支持。)

  2.面向什么人群
  我们有两万五千的老师参加课程,其中将近五千人拿到证书,三千人取得优秀的成绩。我们意外地发现参加课程的不仅是大中小学校的老师,连幼儿园老师及一些公司企业的员工也来参加了课程。我们的目标学员是一线老师,其他参与课程的人员情况如图1所示。
       \
              图1 课程学习人员占比情况

  3.课程设计如何
  第一期课程时长五周,共五讲,7月1日开始,8月10日结束,每周设计负荷10学时左右;第二期课程时长七周,共五讲,9月10日开始,平均每周设计符合5——8学时左右。在参加课程的所有老师中,信息素养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因此对于我们的教学也带来一些麻烦。

  4.有哪些内容
  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视频:第一期115段,时长约661分钟;第二期122段视频,时长约700分钟;平均每段视频接近6分钟。讨论:课件内随堂讨论两期均为41个;非随堂讨论14个,主要为老师答疑区、课程讨论区、综合讨论区、测验作业讨论区、常见问题回答区、翻转试验经验展示区、技术求助区、各讲子论坛、产品试用区和为用友新道师资研修院开设的讨论区等。测验作业:第一期共计五个单元测验、四个单元作业和一个结课作业;第二期更新为五个单元测验、五个单元作业和一个期末考试。

  5.课程团队怎么工作
  分工思路:每小组负责一讲,每组两到三人,分工协作。另外课程开发作为一个项目,有一位协调人,一位把关者,还要有视频技术人员。

  6.工作流程如何
  (1)准备文稿: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各组撰写文稿、讨论修订;(2)制作课件:设计课件、修改PPT或PREZI。(3)录制视频: 录屏录音、演播厅录制、后期剪辑、上传。

  7.团队协作的几点感悟
  (1)凝聚:团结一致、各司其职;(2)创造:鼓励创新、发挥特长;(3)明确:思路清晰、节奏明确;(4)容错:尽心尽力、渐入佳境 。

 三、课程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这些数据主要是基于一期数据,第二期数据还没有出来。

  1.数据有哪些
  数据主要是开课问卷(基本信息、MOOC学习经历、获取课程途径、学习决心、学习动机、学习期望等),7803个有效样本;结课问卷(学习自评、学习体验、教学设计评价、课程内容掌握、课程收获建议等),4059个有效样本;平台数据(视频讨论等教学内容每日新增人数、总人数、历次测验作业成绩、论坛发帖数量、每人学习成绩、证书获取情况)。(注:该部分数据主要指第一期数据)

  2.学习者是什么样的
  课程总计报名人数为25452人(开课后有人退课现在剩25377人) ,共计13310人正式加入并参与了课程学习。参与填写问卷的学员共计10641人次,经过数据清理,除去重复填写、未完整填写以及不合理数据,有效问卷共计7803个。有效问卷中男性2475人,占31.7%,女性5327人,占68.3%。学员平均年龄36.3岁。(注:以上为第一期数据,截止2014年10月22日第二期报名人数24010人。)

  3.学习者来自哪里
  本次课程的学员来自全国各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学员人数较多的有黑龙江:49.5%;江苏:11.1%、山东:4.8%;北京:4.2%和内蒙古:3.3%等。

  4.学习者什么背景
  就宽泛意义上的网络学习,仅有12.8%的老师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网络学习;有47.2%的老师表示偶尔尝试网络学习;另外有40%的老师表示经常参加网络学习或者在网络学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历。63.6%的老师从来没有参加过MOOC学习,有19.1%的老师注册过但从未进去学习,仅有17.3%的学员学习过MOOC,这其中仅有157人(2%)学员取得过MOOC证书。

  5.学员怎么得知课程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地区和学校的行政通知”这一渠道得知课程成为了主要渠道,占57.5%,另外有接近两成的学员是“单位同事朋友推荐”才得知本课程的,只有7%的学员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搜索得知的,通过网易或者爱课程网站的浏览获知本课程的学员也仅占到14.8%。

  绝大多数学员(86.4%)表示会“参加所有活动,一定获得证书”,仅有1.2%的学员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加入课程的,也仅有12.5%的学员表示自己只是希望看看视频或者完成作业。这一统计比例在第二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同事朋友推荐”这一项的比例升至31.86%,这一数据说明我们的老师都是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地区和学校的行政通知”下降至27.48%。“通过网易或爱课程网站的浏览获得课程”升至23.24%,这一数据说明随着中国大学MOOC教学的推动发展,它逐渐对大众来说越来越有感知度。

 6.结课情况
  课程数据中可以看出结课情况(如图2所示)。
        \

                 图2 数据结课情况
  
7.学生学习规律
  课程数据显示学生学习规律如图3所示,我们以一周为周期,我们的视频有两个学习高峰:一个是视频刚刚发布,一个是下一个视频将发布前。通过数据我们思考的是:学习者的生活学习习惯,因此我们第二批课程发布的改进是把课程发布改在了星期五,这样更符合老师们的学习习惯。我们又用了一周25个视频的学习规律做数据发现:一部分人第一天就完成了所有课程任务;但是大部分人在下一期课程发布前,才把之前的课程任务完成。在课程刚开始发布时,大部分老师都是在看视频与讨论,到中期大家开始做总结及测验,到后期开始交作业。当我们把几周放到一起看时,发现随着老师逐渐熟悉我们的课程后,他们会逐渐把看视频及测验的时间往前提,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做作业。
       \

               图3 课程数据显示学生学习规律


  8.学生学习动机如何
  我们从学习动机的角度来观察:有的老师希望初步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法,体验北大课程和MOOC学习方式,借助MOOC平台学习交流心得;有的老师是在实践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和指导;有的是周围老师同事推荐介绍一起选课单位鼓励选课并有相应配套措施的;还有选课是受到行政命令要求必须参加的。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行政要求去学习课程的人数还是很多的,这可能也是我们MOOC推动的一个前提条件。

  9.第二期课程的改善与变化
  第二期课程的改善与变化是:放缓学习的节奏与步调;潜在问题的解释与提醒,需要给新学习的老师发学生手册;测验题目的增加与完善;拓展资源的充实与丰富;计分方式的确定与解释;实时交流的开办与分享;字幕文档的添加与分享;不再组织QQ群,希望通过论坛讨论;不再调整截止时间;不再提供视频下载;不再反复提供技术支持;不再每周定期发布资源,而是让学员自定步调学习,但是测验与作业时间固定。

  四、关于MOOC用于教师培训的思考

  两期课程下来,我有如下体会:(1)要有一批愿意受苦受累改变现状的老师;(2)呼唤更多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资源上线;(3)需要线上线下活动的结合;(4)需要跨地区跨学科的交流;(5)教学相长:对内容组织有效性的认识;(6)MOOC常为新:滚动中完善发展,会越来越好。

  (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