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应用导向和机制创新 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全覆盖

admin 发表于 2015-01-23 10:37 上一篇 下一篇


摘要:新年伊始,如何进一步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实现更好发展,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约请了部分市、县(区)教育局长笔谈2015年的工作思路和计划安排,以增进相互学习交流。
  新年伊始,如何进一步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实现更好发展,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约请了部分市、县(区)教育局长笔谈2015年的工作思路和计划安排,以增进相互学习交流。以下是安徽滁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马占文的约稿: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2015年,我市将继续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导向和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加快推进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信息化,提升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环境建设,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实现教育信息化全覆盖。

  到2015年底,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100%,校园网建成学校比例达91.5%,“班班通”教室覆盖率达91.5%,生机比达9.6:1,师机比达2.4:1。

  二、工作重点及任务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

  1、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为中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基本满足标准班额的班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需求。

  2、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为中小学教师配置办公电脑,师机比达2.4:1,基本满足日常教学办公需求。

  3、推进网络环境下的班班通建设和应用,为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普遍使用。2015年,乡镇中心校以上“班班通”教室覆盖率达91.5%。

  (二)坚持试点引领,推进模式创新,探索滁州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1、建设“同步课堂”,实现以城带乡。在全市选择50所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进行同步课堂系统(一对一)网上结对项目建设和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别。

  2、建设“智慧校园”,加强学校管理。在全市选择50所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进行建设,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

  3、建设录播教室,建立全市精品课、优质课直播系统,挑选全市各学科优秀骨干教师、名师开展精品课、优质课直播,实现网络精品课、优质课全市共享,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汇聚提供技术保障和条件支撑,加快推动“网络空间人人通”建设。

  4、继续开展“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建设。与运营商和IT企业合作,在信息化试点校建设试点班,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产生的变革。

  5、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和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建设。以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和国家、省信息化试验区、试点校为辐射点,重点抓好信息化实验和示范试点,以点带面,大力开展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和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建设,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6、完善滁州教育城域网及教育信息化指挥中心建设,实现信息系统高速、稳定、安全的互联互通。建设完成智慧校园、同步课堂、录播教室、电子书包、家校互动、校园安全监控与应急指挥等应用监管系统,开展覆盖中小学教师的网络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主题研讨、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汇聚市级本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市域分享,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管理过程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进程。

  1、建立开放、分层、动态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采取集中、网络远程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中小学教学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管理人员等进行通识或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2、启动“滁州市中小学多媒体班班通教学应用年”活动,以交流、研讨、培训、竞赛、巡展等多种形式,强化中小学教师班班通设备应用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手段的普遍应用。

  3、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及“翻转课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推动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网络学习空间汇聚推送优质的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规模,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工作保障及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教育信息化工作,统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领导小组下设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专门负责方案制定、工作推进、项目调度落实以及督导检查。各县(市、区)相应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本县(市、区)教育信息化具体实施工作。

  (二)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市政府领导下的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局面。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投入教育信息化。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价办法,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效益评估。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编制管理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将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职评条件,推动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加大经费保障

  建立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的运行机制。强化各级政府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体责任,推动各级政府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地方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将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并指导各中小学校划出不少于10%的公用经费用于信息化建设,确保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2015年,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1.32亿元。

  (四)认真组织实施

  项目建设由市教育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安排,各县(市、区)安排专人负责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保障、项目落实、资料上报等工作。市教育局督查指导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做好设备安装、使用和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适时召开现场会,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并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